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今天的“70年•70人”先进人物是董平川、蒋浩民、韩明明——
董平川, 是八钢公司焦煤集团2130煤矿一名普通的煤矿工人。他所在的班组已经实现1500多天无轻微伤以上事故,实现了班组安全“1000”目标。作为掘进队带班班长,董平川坚信:喊得响不如干得实,只有自己带头干,才有号召力,才能带好班。在千尺井下热火朝天的工作面,碰到最危险的活,他总是冲在最前面。
有一次,工作面出现了大面积冒顶,董平川与工友们迅速搭好架子后,便第一个冲上去处理冒顶。当时工友们拉住他说,班长,你都累了大半个班了,这回就让我们上去吧。可他说:“不行,这次很危险,干这样的活我有经验,还是我上。”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和沉稳的工作作风,董平川带领几名工友,担木梁,搭棚架,有条不紊地处理好了冒顶,避免了安全事故。
对于新员工,董平川会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操作井下机械设备,嘱咐应注意的安全操作细节,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工作技能,规范他们的操作行为。他常说:“下井干活就得讲安全,家庭幸福系于我们的一举一动,所以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否则后患无穷!”
2013年的一天,董平川所在的乙班在工作面迎头放完炮后,一位工友图省事,在不坚持敲帮问顶的情况下,就要到迎头去打钻。他立即进行制止,然后亲自去拿长钎子先找活矸活石,很快就找下了一块二三十斤的活矸石。事后,董平川立即组织全班人员召开了班组现场会,讲述了不坚持敲帮问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并反复叮嘱工友们要把安全和质量放在首位,严禁违章作业。大家听到心里,落实在行动上。自此,他所在的乙班每个月都能取得区队生产第一名的好成绩,带动了全队持续稳产、高产。
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主任蒋浩民,长期从事汽车板成形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他先后负责包括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在内的10余项研究课题,在创造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同步支撑了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助推宝钢汽车板水平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在宝钢汽车板处于起步初期、尚不能稳定使用之际,蒋浩民主要参与创建汽车板精益成形技术研究,并形成适合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新车型先期介入模式,有力支撑了国内汽车厂新车型的研发和投产。20多年以来,蒋浩民和团队成员一起在汽车板成形性能研究、汽车零部件先进成形技术、新车型EVI关键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在先进钢铁绿色深加工产品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方面,蒋浩民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主持建立了液压成形产业化技术创新平台。首创的液压成形管件形性一体化调控新技术,被誉为“世界级的轻量化技术”。科研成果实现大批量稳定供应液压成形专用钢板150万吨、高性能原管20万吨以及液压成形管件550万件,推动了我国汽车用液压成形管件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效益达7.23亿元。
蒋浩民主持开发了国内外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钢板成形质量精益控制模型,提出了汽车钢板成形缺陷快速诊断及工艺改进成套技术,成功解决了国产高品质钢板不能大批量稳定生产和应用的20余项技术难题,改变了奔驰、奥迪等知名新车型汽车钢板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并实现了宝钢汽车板对北美通用等海外汽车市场的大批量出口。负责的“超深冲成形高品质汽车钢板”两次入选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百佳项目十强,年创利税1.55亿元,年出口创汇1.3亿美元。
韩明明退休之前是宝钢股份炼铁厂电气点检技能专家,他长期工作在冶金铁前设备系统第一线,曾参加了宝钢一、二、三期的工程建设,具有丰富的现场设备实践经验。他坚持走国产化自主集成技术创新的道路,坚持对生产设备进行技术创新,为企业的设备技术进步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韩明明主持完成了解决现场生产难题的科研项目二十多项,产生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技术创新成果,获得国家专利70余项,其中主要是发明专利。发明创造成果在国际上曾获得过法国巴黎、德国纽伦堡、波兰华沙等发明展览会的金奖和银奖;“冶金系统金属检测及自动除铁”项目在2007年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为我国建国以来首次获得这个奖项的二位工人之一。
作为技能专家,韩明明热心带徒,倾心相授,指导厂内各岗位人员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宝钢股份公司炼铁厂韩明明创新工作室”建立后,成果丰硕,创新工作室建立三年中,共完成科研及创新项目28项,项目获得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解决了很多生产现场难题,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2400万元。龙珠体育龙珠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