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液压管接头到自主研发液压管件机器手,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华丽蜕变为智能集成供应商,这就是“嘉源”的转型之道。这一过程充满艰险,然而,只要有决心、有闯劲、对路子,转型必有希望,经济新常态下就需要有这样一种精神和谋略。
余姚新闻网讯(记者 毛益中)春节一过,市嘉源液压管件厂就繁忙起来,年产2000万套液压管件集成智能系统生产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该厂总经理胡斌介绍说,今年厂里计划1000多万元,安装40套数控机床智能系统。
位于丈亭镇的余姚市嘉源液压管件厂,是专业制造液压管接头和工程机械配件的私营企业,已有17年生产历史,产品除供应国内各大机械厂外,还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原本生产液压管件的企业,为何会转向智能系统的研发制造?采访中,胡斌坦言,“这是逼出来的。”因为最近几年,随着劳动力成本和其它费用的逐年上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日子越来越艰难,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怎么办?“机器换人”,用自动化设备提升企业效益。
与一些企业不同,“嘉源”的技术改造不是简单的引进,因为他们了解到,配置机械手的数控机床智能系统日本研制的最为先进,但价格也非常昂贵,需要90万元一台,而且也难以应用于所有的液压管件上。于是,他们决心自行研制。3年多前,企业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深入的技术攻关,反复摸索试验,历经六代产品试制后,终于成功开发出符合工艺需求的上下料机器手,能够一次性加工结构复杂的异型件,而价格仅是日产机械手的三分之一。
在生产车间,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智能系统的整个结构设计都是他们根据产品加工的需要精心设计的,包括数控机床部分也是委托机床企业量身定制的,“日本产的上下料机器手只能加工直通管件,但我们厂的很多产品是角通管,横竖两个方向都需要加工,为此我们在另一个方向上又设置了一个机械抓手来抓取产品,实现了多角度操作制造。”同时,由于液压管件的质量要求高,成品不允许碰触,他们就设计了上下两个工作盘,不仅把成品和未成品分开,而且一次可以放置很多产品。
从做产品到研制加工产品的智能系统,“嘉源”走上了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并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效益。“嘉源”智能设备在展会上一亮相,就引起了业界强烈反响,本省和江苏省的多家液压管件生产企业纷纷下订单,购置这款新设备。为做大这一项目,占领液压管件智能系统市场,该厂决定乘势而上,专门成立了数控机床机械手公司,准备在智能设备领域大显身手,为液压管件自动化生产增添强劲动力。胡斌乐观地表示,今年公司的智能设备销售额有望超过2000万元。